山林之战结束后,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超出虞明的预料之外。
虞明麾下大军经过这段时间的攻城掠地,已然将占据的地盘延伸至北方之中。
甚至越来越逼近蒙元大都。
而蒙元王朝的大军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,初期确实仗着悍勇血气,以及百年积累的底蕴支撑,勉强打得有来有往。
且由于在山林之战中蒙元高手的大量死亡,如今的蒙元大军在面对暗卫的刺杀、窥探与潜伏完全是力不从心。
甚至粮草的运输都被截断了好几次。
等到虞明麾下各军团在一场场血战中的蜕变,和对于军阵战法的掌握,则蒙元大军再难在交锋中占据优势!
最后,朱元璋亲自请命,率领三千暗卫以突袭蒙元大军后方,一举焚毁了蒙元大军剩余不多的粮草。
粮草被焚,局势顿时倒转过来,攻守互易。
元军死伤日益增多,口粮所剩无几,不得不开始杀马度日,但这样也维持不了多久。
自古以来,蒙元大军铁蹄所至,孱弱的中土人便像待宰的羔羊,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。
但当两军真正开始了交锋,他们立刻发觉了异常之处。
这些中原战军不但远比过去所见更为勇武,而且他们的装备远远不是蒙元大军可比。
在虞明推演出的钢铁配方与锻造工艺的配合下,麾下各军团士兵的装备
元军士兵锋利的长刀往往只要和对手的兵器一碰撞,便会现出豁口。
蒙元铁骑的精钢狼牙羽箭即便射中对手,也会被锃亮的明光甲和坚韧内甲拦下,无法真正有效的杀伤敌人。
有了各种优异的军械,无疑使双方的实力差距拉大到近乎碾压的地步。
最后,虞明亲自改良的火炮出现在战场上,如雷霆震天的轰击之下,蒙元大军直接溃败。
就这样,一日日的激战中,蒙元士兵的伤亡越来越多,使得随军的军医不眠不休都忙不过来。
蒙元大军第一次发现,在强大的后勤供应和生产力前,个人的勇武失去了用武之地。
一场场战斗,令蒙元士兵谈“火”色变,一看到火炮军团高扬的沐浴在无尽神焰中展翅翱翔的朱雀旗帜,便心生恐惧。
他们开始感受到了,什么叫文明的碾压。
野蛮或可一时的践踏文明,但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,任何野蛮都会被轻松的轰杀至渣!
战争已经持续了十数日,蛮族已经伤筋动骨,怨言四起,对于战胜敌军,更是不在报以任何希望。
第二日清晨,蒙元大军已然拔营而去,原处空空荡荡。
在朱元璋的指挥下,虞明麾下军团的骑兵部队大肆追击,直至数百里外。
一路上,蒙元大军丢盔卸甲,死伤惨重。
不过,最精锐的一部分战军得以保全,退入了蒙元大都之中。
而此这一战之后,只要对天下大势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蒙元王朝元气大伤,败亡之势已现,难以回天。
等虞明逐步吸收整合占据的地盘,征服这犹如困兽的蒙元大都,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……
元大都,这个时代,这片中原大地,这片天穹之下,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。
昊日坠落,明月升起,元都城中炊烟袅袅,人声逐渐喧嚷起来。
就算是动乱将至、禁军调动的紧张氛围,也没有办法让整座城池都沦落到焦躁不安的环境里。
他们也会谈论动乱,也会心有忐忑,但是生活依旧要继续。
好在这一天,似乎也并非是被战火选中的日子。
迤逦而至的月光笼罩在这古老的都城中。
虞明和一袭艳丽红装的赵敏,在月光之下,出现于大都皇城的高处。
本来从禁军调动开始,皇城中凡是具有一定高处优势的建筑,早就已经被禁军分派的精锐把守。
他们警觉到每隔半刻钟,就要以鼓声为记,向把守在其他高处的同袍昭示自身的存在。
且敲鼓时候的轻重鼓点,每一轮都有不同,假如有人侵入这些地方,妄图模仿上一轮的鼓点,那么立刻就会被察觉。
不过,虞明出现在这里的时候,这座楼阁里的所有禁军,都已经在剑气之下泯灭了性命。
细如发丝的剑气从他们的咽喉之间穿过,摧毁了气管,只留下针扎一样的小孔和少许血迹。
这些或雄壮或精干的汉子,不细看甚至看不到哪里有伤痕。
只是像疲累了一样,依靠着栏杆、墙壁、盆栽,萎顿的低着头。
长枪和配刀还在他们手中紧紧的攥着,凌乱的支着地面。
并不在乎半刻钟之后的鼓点如何,虞明神态从容,似乎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放松的,在月色里俯瞰着这座城市。
唯一一个“紧张”的地方,大约就是他左手。
赵敏神情忐忑地紧紧抱着他的左手,缠得那么紧,那么严密。
以至于像他在拖着一个红色的包袱。
从高处看下去,元大都的那些坊市被街道分割成一块一块的。
屋顶上的瓦片,似鱼鳞般紧密的排布,又像是黑色的麦田,刚被细细的犁过,留下了这么多规整、细密的痕迹来。
只有从那些瓦片的田野里隆起来的阡陌屋脊,才叫人看出了高低之分,贵贱之别。
有那些又高又长的脊,飞檐挂角,蹲着龙子异兽,也有低矮到像是被别处屋脊的阴影给淹没了的。
虞明眸子里被那些瓦片屋顶占满了,瞳仁要远比乌瓦更黑,意味难明,引颈望向更远处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